除夕真熱鬧。家家趕做年菜,到處是酒肉的香味。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,門外貼好紅紅的對聯(lián),屋里貼好各色的年畫,哪一家都燈火通宵,不許間斷,炮聲日夜不絕。在外邊做事的人,除非萬不得已,必定趕回家來,吃團圓飯,祭祖。這一夜,除了很小的孩子,沒有什么人睡覺,都要守歲。
——老舍《北京的春節(jié)》
孩子們玩花炮是沒有膩的。九隆齋的大花盒,七層的九層的,花樣翻新,直把孩子看得瞪眼咋舌。沖天炮、二踢腳、太平花、飛天七響、炮打襄陽,還有我們自以為值得驕傲的可與火箭媲美的“旗火”,從除夕到天亮徹夜不絕。
——梁實秋《北平年景》
最有趣的還是從各個農村來?!盎〞钡牧耍輪T們都是各個村落里冬閑的農民,節(jié)目大多是“跑旱船”,和“王大娘鋦大缸”之類,演女角的都是村里的年輕人,搽著很厚的脂粉。鼓樂前導,后面就簇擁著許多小孩子。到我家門首,自然就圍上一大群人,于是他們就穿走演唱了起來,有樂器伴奏,歌曲大都滑稽可笑,引得大家笑聲不斷。耍完了,我們就拿煙、酒、點心慰勞他們。這個村的花會剛走,那個村的又來了……
——冰心《童年的春節(jié)》
我突然明白過來,農民圓了千百年的夢——吃飽了!就是在這一年里,土地下戶給農民自己作務,一年便獲得缸溢囤滿的豐收,從年頭到年尾只吃純粹的麥子面饃了,農民說是天天都在過年。這炮聲在中國灞河兩岸此起彼伏經久不息地爆響著,是不再為吃飯發(fā)愁的農民發(fā)自心底的歡呼。我在那一刻竟然發(fā)生心顫,這是家鄉(xiāng)農民集體自發(fā)的一種表述方式,是最可靠的,也是“中國特色”的民意表述,世界上再也找不到可以類比的如同排山倒海的心聲表述了。
——陳忠實《過年:家鄉(xiāng)圓夢的炮聲》
(此文來自網(wǎng)絡)